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581章 蒙古骑兵的衰落(1/2)
穿越崇祯朱连有声小说,在线收听!
  蒙古骑兵从十三世纪的称霸世界,到十七世纪的衰落主要有四个因素。

  一是火器,尤其是各种便携式火器的发展让传统骑兵的优势越来越小。

  二是明朝的经济封锁让蒙古人发展缓慢,甚至生产力开始倒退。

  单就铁器一项来说,大明严格的铁器封锁让蒙古人越来越难组建出一支甲胄齐全的骑兵。

  最严重时别说金属盔甲,就连做饭用的铁锅都买不到,只能用坏铁锅向大明置换新铁锅。

  万历末年,商人走私一整套甲胄可以从蒙古人那里换近百头牲畜。

  近百头牲畜什么概念?

  很多底层牧民全部家底加起来也没这么多。

  漠西卫拉特部规定每四十户牧民每年必须要集资置办两副甲胄,可见蒙古人对装备的需求有多渴望。

  第三个原因是宗教。

  最开始蒙古人信仰长生天,认为征战是上苍的意思,所以打起仗来悍不畏死。

  后来大明朝廷在草原上宣扬佛教制衡蒙古诸虏,有明廷暗中支持下,藏传佛教在草原上得到广泛传播。

  于是茹毛饮血的战士纷纷放下屠刀,变成了念佛诵经的喇嘛。

  当他们再次拿起武器时,战斗力可想而知

  第四个原因是气候和新敌人的出现。

  之前蒙古人打了败仗就会往漠北甚至漠北以北逃跑,中原王朝迫于后勤和经济压力,只能放弃追赶。

  到了明末清初时这个方法失灵了。

  一是当时正值小冰河时期,气候寒冷。漠北的冬天已经不适宜居住,牧民待在这里轻则牛羊减半,重则倾家荡产。

  二是沙俄势力开始南侵,蒙古人在漠北遇到了新麻烦。

  打又打不过,跑又没地方跑,于是历史上的蒙古人选择了妥协。

  轰隆隆——

  一望无垠的草原上,两支骑兵快速接近。

  蒙古骑兵呈密集阵型冲锋,在被鸟铳打死七八个扛旗兵后产生了骚乱。

  骑兵无论进攻还是撤退,都是跟着扛旗兵走。

  现在己方扛旗兵被射杀,他们不知道是继续进攻还是立刻撤退。

  “明军的鸟铳射程也太远了吧?百步距离就能杀人?”一个蒙古骑兵大声喊道。

  “不止射程远,威力还大呢!穿双甲的扛旗兵死了好几个!”另一个蒙古骑兵心有余悸的回答。

  “扛旗兵死了,咱们怎么办?”

  “候补扛旗兵来了,大家伙跟上!”

  随着候补扛旗兵进入战场,蒙古骑兵停止了骚乱。

  在精湛马术的加持下,蒙古骑兵由密集阵型快速转变成分散阵型继续冲锋。

  他们三人为一小队,并排冲锋。

  中间的骑兵携带钩镰枪和弓箭,左右两侧的骑兵则是腰刀加弓箭的传统组合。

  远距离用弓箭杀敌,近距离是用钩镰枪和腰刀进攻。

  钩镰枪除了进攻杀敌还有一个用途:撤退时救走受伤落马的同伴,或者勾走他们的尸体。

  这种行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