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407章 大明朝货币体系(1/2)
穿越崇祯朱连有声小说,在线收听!

崇祯放下手里的铜钱,盯着方岳贡说道:“方尚书,你们户部有没有考虑铸造银钱(以后称银币)?”
明代铸钱的衙门有两个。
一个是工部的宝源局,另一个是户部的宝泉局。
除此之外,各行省又在地方设立分局铸钱。
“银币?”方岳贡愣了下。
“对,朕听闻福建、江浙一带的洋人用银币交易,当地百姓称之为番钱。每个银币重七钱三分五厘,有马剑、洋船、双烛、水草文等样式。”
“因为不用称重,只要磨损不是太厉害就能当七钱三分银子使用,深受当地商人好评。”
方岳贡疑惑的问:“臣想知道,陛下铸造银币的目的是什么。”
崇祯没有回答他的问题,而是继续说道:“等市面上银币足够多的时候,朕会禁止用白银缴纳赋税,只接受银币和铜钱。”
“货币是大明朝的命脉,朕要将命脉掌控在自己手里,而不是那些身怀巨贾的商人!”
方岳贡站在原地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。
这件事在理论上不但行得通,还会让商人之间的交易更便捷。
市面上的银子质量参差不齐,有掺铅的、掺铜的(锌在明代称白铜)。
同样是一锭银子,有的含银量高达百分之九十,有的含银量只有百分之七十。
各地给银子称重的量器也不相同,或多或少都有公差。
银子是大明的本位货币,种种迹象表明,朝廷对货币控制几乎为零。
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。
货币背后是国家信用。
当货币失控,国家丧失信用的同时,还会丧失民众的信任。
这便是经济影响政治的一个缩影。
所以历朝历代灭亡的前兆是经济崩溃,随后才是政治危机。
比如唐宋。
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,地方征收的税不上交朝廷,导致中央朝廷财政危机。
铸钱?.
好主意!
中央朝廷是这么想的,地方藩镇也是这么想的。
大家同时开足马力铸钱,直接把大唐的经济彻底整崩溃了。
宋朝遇到的麻烦也不小。
由于人口增长和手工业的发展,导致市面上对货币需求量激增。
大宋本想像唐朝一样铸钱,但...
大宋缺铜!
为了铸造出更多的货币,必须寻找替代品。
可是替代品比铜还难找。
当时大宋金银产量少得可怜,除了金银铜之外,能当货币的金属只有铁了。
但是铁的贵金属属性太弱了!
再加上容易生锈,所以大宋想到了交子(纸钞)。
结果可想而知,到最后交子的价值跟擦屁股纸一样廉价。
崇祯之所以不发行纸币,就是出于这种顾虑。
他或许能做到不超发货币。
但是...下一任皇帝呢?
他能禁得住这种诱惑吗?
显然不能,因为纸币是一本万利的生意。
铸成银币就不一样了,以上问题将会迎刃而解。
而且目前大明的白银储量和黄铜储备都足够多。
不过,方岳贡还是有疑问:“陛下,那市面上的白银该怎么处理?”
“商人可凭白银向朝廷兑换等额的银币,用于交易。”
“一两银子铸成一枚银币,朝廷白白搭上了人工和模具的成本,对朝廷来说完全是一门亏本的生意。”方岳贡身为户部尚书,做任何事都考虑成本和收益。
“谁说亏本了?”
“陛下的意思是?”
“银币中银子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