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824章 扇士绅阶级嘴巴子(1/2)
穿越崇祯朱连有声小说,在线收听!

看完信的内容后,范景文第一个表态:“老夫觉得这事没什么大问题。”
“我也觉得可行!”户部尚书谢三宾第二个表态。
他们一个是内阁首辅,一个是户部尚书。
现在大明朝国库缺钱,他们两个比谁都愁。
朱慈炯做的事虽然不是很合规矩,但是能交税。
他们也就没必要反对!
有了这两人的支持,朱慈炯的生意开始步入正轨。
户部一纸公文发往全国,询问各地需求的牲口数量。
这项工作看似简单,实则非常繁琐且需要大量的时间。
崇祯知道后只是欣慰地笑了笑。
他并不在意朱慈炤的生意会发展成什么样,挣钱也好,赔钱也罢。
只要能顺利地把那些蒙古贵族二代带入腐化的生活,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。
在朱慈炤想法挣钱的同时,崇祯也在思考搞钱的策略。
七月的最后一天,崇祯坐在龙书案前开始思考。
主题只有一个字:钱!
王之心虽然一直在开矿,但开矿搞钱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辽东花钱的速度。
军需物资需要花钱,抚恤银又是一大笔银子。
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堪称吃钱的项目:筑堡!
起初崇祯并不同意筑堡。
但王永吉的信说服了崇祯。
随着收复城池的增多,明军主力会向前移动,届时辽西走廊势必空虚。
建奴或者蒙古骑兵会趁机绕后攻击,截断明军粮道。
虽然可以通过海路运输粮草,但不确定性太大。
(海上航行最怕遇到大风浪,不但有沉船的危险,还会导致粮草受潮无法使用。军需是军队的命根子,可以多花钱,但风险一定要小。所以为了稳妥起见,大部分时间都会选择陆路运输。)
若想对付绕后的骑兵,只能出动骑兵。
而明军明军骑兵本就捉襟见肘,无法在瞻前的时候顾后。
所以,筑堡成了唯一的选项。
筑堡需要大量的钱!
大明朝缺钱!
问题绕了一圈又饶了回来。
“他妈的!”崇祯右手猛捶龙书案。
怎么搞钱呢?
崇祯拿起笔,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钱字。
想了一会后,崇祯毫无头绪。
于是将写着钱的字撕碎,重新拿起笔在纸上分别写了三个字。
民,商,绅!
民是黎民百姓,商是商人,绅是士绅。
总体来说,这三类人组成了大明朝的阶级。
若想搞钱,只能对这三类人下手。
首先排除民!
历史上的大明缺钱,于是把手伸向了百姓。
加三饷,加徭役!
结果搞得遍地流民,把自己玩没了。
其次排除绅。
王之心一直在开矿,闹出的动静已然不小。如果再向士绅下手,将会迎来他们的强烈反击。
当然。
崇祯并不是怕他们!
但...辽东正在打仗。
大明内部不能乱。
三个选项排除两个两个,唯一的答案只能是商!
治商人的罪,抄商人的家?
不妥!
无论是向前线运输物资,还是治理蒙古,或者朱慈炤的生意都需要商人参与。
此时对他们下手,最终遭殃的还是大明朝廷。
如何在不治罪,不抄家的情况下让他们把钱拿出来呢?
有了!
卖官!
历史上卖官的朝代不在少数。
卖官制度始于秦。
是年飞蝗成灾,秦始皇下诏:凡百姓缴粟千石,可拜爵一级。
到了大汉尤其是汉武帝时期,卖官制度已经非常成熟。
秦朝买官交粮食,汉朝直接货币化交钱。
东汉后期,汉灵帝刘宏甚至发明了打白条和竞拍。
想买官但是没钱?
没问题!
写一张欠条,签字画押后立刻走马上任。
曹操的老爹为了当上朝廷三公之一的太尉,连
为您推荐